平时系统学习时经常用的工作流,仅供中医学专业学子参看。

ICD中医诊断编码

  • ICD10
    • 不寐病 BNX040
  • ICD11
    • 不寐病 A04.01.13
      • 不寐
      • 少寐

ICD西医诊断编码

  • ICD10
    • 失眠 G47.000x001
    • 初发性或维持性睡眠障碍[失眠症]G47.000
    • 睡眠障碍 G47.900
  • ICD11
    • 慢性失眠症 7A00
    • 短期失眠症 7A01
    • 失眠障碍,未特指的 7A0Z
    • 睡眠障碍 MB43

睡眠障碍_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1]

目录

1
2
3
4
5
6
7
8
第十二章 睡眠障碍|324
第一节 概述|324
第二节 失眠障碍|325
第三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332
第四节 发作性睡病|337
第五节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343
第六节 睡行症|347
第七节 不宁腿综合征与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351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第3版[2]

书籍元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书籍元信息
书名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
外文题名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作者
AmericanAcademyofSleepMedicine原著;高和主译
出版发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05
ISBN号
978-7-117-24306-3
页数
276
主题词
睡眠障碍
中图法分类号
R749.7(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神经官能症)
内容提要
疾病诊断分类临床意义重大,一方面通过阐述发病机制、预后、病程、遗传学等指导临床医生开展疾病分类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睡眠疾病与其它学科交叉性强,通过分类系统明确其领域。*后通过鉴别未明确或与其它疾病叠加的睡眠障碍,指导科研方向,进而更全面、深入地明确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格式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原著;高和主译.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05.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第1章  失眠	1
一、慢性失眠障碍 2
二、短期失眠障碍 16
三、其他失眠障碍 19
孤立症状和正常变异 20
一、卧床时间过多 20
二、短睡眠者 20
第2章 睡眠相关呼吸障碍 22
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24
一、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24
二、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31
第二节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6
一、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伴陈-施呼吸 36
二、内科疾病所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不伴陈-施呼吸 40
三、高海拔周期性呼吸所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43
四、药物或物质导致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47
五、原发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51
六、婴儿原发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55
七、早产儿原发性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58
八、治疗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61
第三节 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障碍 65
一、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66
二、先天性中枢性肺泡低通气综合征 70
三、迟发性中枢性肺泡低通气伴下丘脑功能障碍 73
四、特发性中枢性肺泡低通气 76
五、药物或物质导致的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 79
六、内科疾病导致的睡眠相关肺泡低通气 82
第四节 睡眠相关低氧血症 86
第五节 孤立症状和正常变异 89
一、鼾症 89
二、夜间呻吟 90
第3章 中枢嗜睡性疾病 92
一、1型发作性睡病 94
二、2型发作性睡病 101
三、特发性过度睡眠 106
四、克莱恩-莱文(Kleine-Levin)综合征 109
五、疾病引起的过度睡眠 113
六、药物或物质引起的过度睡眠 116
七、精神疾病相关的过度睡眠 119
八、睡眠不足综合征 121
孤立症状和正常变异 124
长睡眠者 124
第4章 睡眠-清醒昼夜节律障碍 127
一、睡眠-清醒时相延迟障碍 128
二、睡眠-清醒时相前移障碍 134
三、无规律型睡眠-清醒节律紊乱 138
四、非24小时睡眠-清醒节律障碍 142
五、倒班工作障碍 146
六、时差障碍 150
七、未分类的睡眠-清醒昼夜节律障碍 153
第5章 异态睡眠 155
第一节 NREM相关异态睡眠 157
一、觉醒障碍(发生在NREM睡眠期) 157
二、意识模糊性觉醒 164
三、睡行 164
四、睡惊 165
五、睡眠相关进食障碍 165
第二节 REM相关异态睡眠 169
一、REM睡眠行为异常 169
二、复发孤立性睡眠瘫痪 175
三、梦魇症 178
第三节 其他异态睡眠 182
一、爆炸头综合征 182
二、睡眠相关幻觉 184
三、睡眠遗尿 186
四、内科疾病导致的异态睡眠 190
五、药物或物质导致的异态睡眠 191
六、未分类的异态睡眠 192
第四节 孤立症状和正常变异 192
睡眠呓语 192
第6章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194
一、不宁腿综合征 194
二、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 201
三、睡眠相关腿部肌肉痉挛 206
四、睡眠相关磨牙症 210
五、睡眠相关节律性运动障碍 215
六、良性婴儿睡眠肌阵挛 219
七、睡眠起始脊髓固有束肌阵挛 221
八、疾病引起的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224
九、药物或物质引起的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225
十、未分类的睡眠相关运动障碍 225
孤立症状和正常变异 226
一、多发片段肌阵挛 226
二、睡前足震颤和交替性腿部肌肉活动 228
三、睡眠惊跳 231
第7章 其他睡眠障碍 234
附录 睡眠相关的内科和神经科疾病 236
一、致死性家族性失眠 236
二、睡眠相关性癫痫 239
三、睡眠相关性头痛 243
四、睡眠相关性喉痉挛 246
五、睡眠相关性胃食管反流 248
六、睡眠相关性心肌缺血 252
术语表 256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264

不寐_中医内科学[3]

十三五中医内科学不寐病知识框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第五章心系病证
第四节 不寐
【概述介绍】
【病因病机】
图5-4 不寐病因病机演变图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一过性失眠
2.生理性少寐
【辨证论治】
1.肝火扰心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2.痰热扰心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3.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4.心肾不交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5.心胆气虚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辨治备要】
(一)辨证要点
(二)治法方药
【临证要点】
【预防调护】
【小结】
【名医经验】
【古籍摘要】
【文献推介】
1.卢世秀,苏凤哲.路志正从脾胃论治失眠[J].北京中医药,2011,30(1):15-16.
2.徐云生.邓铁涛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J].新中医,2000,32 (6):5-6.
3.陈曦,孙杰,郭立中等.周仲瑛教授治疗失眠病机与药物关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57-59.

不寐_中医内科学_中医药高级丛书 [4]

第二版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不寐病知识框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第二章心脑病证
第五节不寐
定义
范围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肝郁化火证
常用方
加减
临证参考
痰热内扰证
常用方
加减
临证参考
胃气不和证
常用方
加减
临证参考
心脾两虚证
常用方
加减
临证参考
心肾不交证
常用方
加减
临证参考
心胆气虚证
常用方
加减
临证参考
其他疗法
中成药
单验方
针灸
按摩
转归与预后
护理与调理
预防与康复
医论提要
医案选粹
现代研究
病因病机研究
证候学与辨证规律
治则治法
辨证用药
辨证论治
专方专药
参考文献
[1]秦瑞君,李国臣,崔文艺.试析失眠的中医病机[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34-35.
[2]滕晶,张继香.谈失眠从心肝论治[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6-7.
[3]卞建峰.顽固性不寐从痰瘀论治[J].浙江中医杂志.2004,4:173-174.
[4]高叶梅.失眠的证候学特征及与心率变异分析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2):93-96.
[5]司富春.失眠中医证型和方药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9):520-523.
[6]苏泓,戚广娟,王顺珍.失眠症从肝论治54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5):380-381.
[7]李景.失眠症从脾胃论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8.
[8]郭雅明.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失眠55例[J].河南中医,2003,23(3):178.
[9]孙淑英.酸枣仁汤加味治疗失眠80例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5):84.

未完待续,下节为历代古籍引用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