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系统学习时经常用的工作流,仅供中医学专业学子参看。

引言

上节,我们提到了不寐病中医门诊病历初诊框架,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那,我们现阶段,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把这个框架利用起来。

在做下面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做一个设想。

阿鹏为什么要分享这个,他是以分节的形式呈现的,最终想呈现什么?

我们当医师的,为什么需要基于门诊病历,去做反向学习?

如同纸质阅读一般,学会使用标签

标签🏷,现在emoji都直接能输出了,可太棒了。

譬如,现在要加工一段与不寐病相关的材料,如何把上节提及的框架使用起来呢?

大聪明们,应该想到了,标签。

标签,用于管理信息,而非使用笔记去进行二次总结。因为我们是医师呀,要学会自己的知识是有来源的。

那么,我们暂时就把这套用在门诊病历上的框架,称为中医门诊病历标签

  • 中医门诊病历标签
    • 主诉
    • 现病史
    • 既往史
    • 中医四诊情况
    • 体格检查
    • 辅助检查
    • 初步诊断
      • 中医诊断
      • 西医诊断
    • 治疗意见

标签使用举例

书籍元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书籍元信息
书名
中医内科学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用新世纪第4版
作者
张伯礼,吴勉华主编;田金洲,林琳,张军平,蒋健,谢春光,杨柱,石岩副主编;丁砚兵,王健,毛秉豫,叶放,刘汶,汪静,周亚滨,唐梅文,蒋士卿,熊焰,王真,王亚丽,方朝晖,朱虹江,许庆友,林平,赵莉娟,舒劲编委
出版发行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8
ISBN号
978-7-5132-3482-5
页数
404
丛书名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10版
原书定价
78.00
主题词
中医内科学-中医学院-教材
中图法分类号
R25(医药、卫生->中国医学->中医内科)
内容提要
《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4版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中医经典地位针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和“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特点,突出中医理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执业中医(药)师资格考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对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2.精选编写队伍,汇集专家智慧主编遴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经过院校推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编审专家组认可后确定,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编委优先吸纳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一线教师,更多...
参考文献格式
张伯礼,吴勉华主编;田金洲,林琳,张军平,蒋健,谢春光,杨柱,石岩副主编;丁砚兵,王健,毛秉豫,叶放,刘汶,汪静,周亚滨,唐梅文,蒋士卿,熊焰,王真,王亚丽,方朝晖,朱虹江,许庆友,林平,赵莉娟,舒劲编委.中医内科学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用新世纪第4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8.

中医内科学.第五章心系病证.第四节不寐[1]

十三五中医内科学不寐病知识框架[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第五章心系病证
第四节 不寐
【概述介绍】
【病因病机】
图5-4 不寐病因病机演变图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一过性失眠
2.生理性少寐
【辨证论治】
1.肝火扰心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2.痰热扰心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3.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4.心肾不交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5.心胆气虚
临床表现:
治法:
代表方:
【辨治备要】
(一)辨证要点
(二)治法方药
【临证要点】
【预防调护】
【小结】
【名医经验】
【古籍摘要】
【文献推介】
1.卢世秀,苏凤哲.路志正从脾胃论治失眠[J].北京中医药,2011,30(1):15-16.
2.徐云生.邓铁涛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J].新中医,2000,32 (6):5-6.
3.陈曦,孙杰,郭立中,等.周仲瑛教授治疗失眠病机与药物关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57-59.

正文部分内容[1]

第四节 不寐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不寐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直至东汉时期,张仲景丰富了《黄帝内经》对不寐的临床证候和治法的论述,补充了阴虚火旺及虚劳病虚热烦躁的不寐证,首创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一直沿用至今。宋·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论述了肝经血虚,魂不守舍,影响心神不安而发生不寐的病机,在服药上提出“日午夜卧服”的观点。延至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不寐》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并归纳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李中梓《医宗必读》指出不寐的病因有气虚、阴虚、水停、胃不和、痰滞五种,并根据病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法。戴元礼《证治要诀》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说明不寐病因与阳虚有关。秦景明《症因脉治》详细描述心血虚与心气虚所致不得卧的辨证论治。

结构化定位

1
2
3
第五章心系病证
第四节 不寐
【概述介绍】

纸质书的标签化

  • 中医门诊不寐病病历标签
    • 主诉
      • 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 轻者
          • 入睡困难
          • 寐而不酣
          • 时寐时醒
          • 醒后不能再寐
        • 重者
          • 彻夜不寐
    • 现病史
      • 睡眠时间的不足
      • 睡眠深度的不足
    • 既往史
    • 中医四诊情况
    • 体格检查
    • 辅助检查
    • 初步诊断
      • 中医诊断
        • 不寐
        • 不得卧
        • 目不瞑
      • 西医诊断
        • 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
          • 神经官能症
          • 更年期综合征
          • 慢性消化不良
          • 贫血
          • 动脉粥样硬化症
    • 治疗意见

电子书的标签化

推荐使用工具,Obsidian[3]

至于工具的使用,可能新手们,经常会沉迷美化,无法自拔。

当然也经常会去尝试着使用现有的模板,直接进行套用。

作为过来人,给一个忠告:成为善用工具的人。

未完待续,下节,核心部分,中医治疗意见的学习。